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唯一明确在接触实战前就理解了现代战争内涵的将领,是刘伯承元帅:“中国缺乏铁路,国民党军装备美式的坦克,和炮兵,没有铁路,他们怎么保证后勤供应?”,刘伯承一下子就意识到现代装甲战的核心是火力物流的机械化组织方案,确实是难得的军事天才。而在国民党方面,笔者没有印象,有谁明确理解这个道理,包括,那位蒋军二太子,蒋纬国。也许不应苛求上一辈的人,请问今天信息如此开放的年代,有那个国产军事专家,提到过“机械化组织火力物流”的装甲战解释的?即使军事更发达的苏联,二战中对装甲部队的使用,是“机械化的火力物流,陆地巡洋舰”,还是突破对方防线的装甲乌龟?利特哈特的“陆地巡洋舰”,很多专家,以为指的是“坦克”。装甲师作为火力打击者的“陆地巡洋舰”,其使用方式是能够离开“港口”,即步兵直接支援,向敌纵深挺进,对敌实施持续的打击。“装甲师脱离步兵编队”,是利特哈德和古德里安装甲战思想的最核心部分,也就是,纵深火力物流的打击,最大限度摧毁对方的物流系统,令敌方最大纵深的军事机器瘫痪,沦为被屠杀的理想对象。

古德里安把这种理论上的纵深打击者,装甲师,变成了实战中军事机器。并通过自行火炮,和俯冲轰炸机,(今天称为近地支援攻击机),弥补机动装甲部队炮兵火力的不足。自行火炮的目的是弥补装甲部队炮兵火力的不足,作为能跟进装甲速度的重炮兵,成为高速火力物流主要实施者。这又是与许多国产军事专家理解有严重出入的地方。很多人,是把自行火炮,当成了“弥补坦克数量不足”的劣质坦克。有了自行火炮和空中火力的补充,坦克的使用,也就根本就是依靠装甲蛮力冲锋车,而是,装备电台的“近距离机动火力侦察车”,除摧毁对方微不足道的分散力量外,一旦确定有价值的打击目标,就把方位通知自行火炮或空中火力,由这些专业人员专业装备,加以专业的摧毁。

想象一下,作为防守一方发现对方的坦克迫近自已而紧张备战时,对方的坦克却停在你的射程之外。当你迷惑时,自已却处于对方强大得多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火海覆盖下。当你的防御已经被摧毁后,坦克才再次推进,用直射火力摧毁你的残存的抵抗。然后数量不多的摩托化步兵,在完全不受你的火力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你的掩体,俘虏你未死的士兵,或者,简单性“确保死亡”,————对每一个活人和死人,都补上一枪。检查你留下的情报资料后离开。寻找下一个打击目标。在苏德战争初期,成百上千万的苏联红军,就在这种迷惑中,象蚂蚁一样被踩死,包括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战斗中,双方的伤亡是几百,还是几千比一了。对于火力物流倾泻的工业化杀人的来说,只要保持成本低廉的物流供应,杀几百万,杀几千万,杀几个亿,无论杀多少“最可爱的人”,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对于偏重防守的一方,阻击攻击者“机械化的火力物流倾泻系统”,就需要能够承受对方的一般性火力(要求装甲),能够赶上对方装甲师的机动性(速度),具有超越对方的火力。这样,就产生了以截击为作战目的的装甲师,代表性是戴高乐主张的“六个装甲师保卫法国”。广为人知的是德国装备虎式和豹式坦克的后期装甲师,现代鲜活的作战例子,是以色列的装甲部队。这类装甲师,是目前军事领域最常见的装甲部队形态。那是因为,单纯的装甲师战术,在空军打击能力大大提高以后,已经落后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今天,向对方后勤倾泻火力物流,对真正的军事强国来说,已经不需要派出“陆地的巡洋舰”,装甲师深入敌纵深。只需要,派出少量的火力观察员,俗称“特种部队”,通过空军向特定目标准确倾泻火力,就可以达到最大纵深(力矩)下的摧毁效果。典型如美军空军,本质上,已经是可以实施全球精确打击的全球炮兵,那又何必再依靠装甲保护的“装甲纵深打击力量”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