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国家的军队和党卫军,拯救大私瑞恩和八个大兵》
《软实力是什么?中国,美国,阿拉伯的软实力?》
《抵御美国软实力压迫致命的诱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0axbn.html
在前两篇文章《中国历史,走在道德内战的消亡路上》,和《历史,不是道德素材<》,《历史,你的名字叫故事<》中, 我们“争得”了对历史认识的“自由“,“人权”。尽管专制主义者,对于我等小民会思考,感受到无比的恐惧,我们却觉得挺爽的。在谈明末辽东战争前,首先谈 谈中国历史过程中,装载辽东战争的大框架,对明朝和辽东战争,才会有大致的价值定位。不至于几百年后,还为某些小事扼腕痛惜,徒失理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中国自打秦始皇统一进步以后,历史是曲折前进着,先后出现过10-15次大规模的人口灭绝性锐减。明末清初的人口锐减是其中的一次, 数量上少于蒙古对北中国的屠杀,也少于毛泽东的其中一次历史功绩,比例上少于汉末三国初期,只是其中的一次。清朝在对关内征服的过程中,使用不付军饷的汉 降军为先锋攻城掠地,以“放赏”为酬劳,对南方汉族人民,造成惨重的损失。这种政策,造成了包括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在内的屠城惨剧。在扬州十日之中,接受 反人类罪审判的,包括清方主将多铎,也同样包括明方的史可法,相反,“汉奸”洪承畴减少了扬州军民的伤亡。但是,在历史上,屠城不是清朝一家做过,少数民 族和汉族两两之间,包括汉族对汉族这间,全做过这等缺德事。即使是毛泽东时期,以及毛泽东认祖归宗的那个太平天国,对某一阶层的同胞做灭绝性的大屠杀,死 人也不比几个清朝屠城来得仁慈半分。屠城都是罪恶,不应否认,也不必突出其中的某一次。目的,是让那些“50步笑100步”的道德伪君子先滚蛋,少拿明末 清初的残酷搞煽情。历史,不是道德素材库。 明末清初最惨酷的屠杀,发生在汉族的张献忠屠川。张献忠屠蜀,有人证有物证,还是外国传教士证人。说屠川所为者是清军镇压四川军民的反抗,除了一块不知是 谁的石碑,举不出其他例子。只能说,“清朝的记录全是谎言”,然后反问一句“如果张献忠屠川,四川抗清为什么坚持了20年?”,这个理由实在牵强。我所知 至少贵州苗疆,坚持抗明清两朝中央顶了300年,三大征之一的杨应龙,就是苗疆。大概四川无论如何屠,人口总还多于贵州,抗清20年,不是那么不可思议, 何况20年中间还颇多水分。 好了,现在可以总结这一段论点。明末清初的“亡天下”,所亡者,超越前代,主要是文化服饰方面的亡。但就汉族地位上的亡,还是比宋亡于元时,要优待一点。 许多人,其实是把宋亡于元后的汉人待遇,用到了明亡于清上去了。明末清初的战争惨酷人口死亡,既有满清贵族的杰作,也不乏彼代毛泽东起义领袖们的功劳,一 大半的屠杀战功,倒应该算到前明原来的爱国愤青,后来的统一汉奸身上的汉降军身上。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的罪行,时代的罪行。但是因为清朝是最后的胜利者, 就把罪过统统归于满族,那么,国共内战的死难者,外加抗战死难者,是不是全都算到GCD的头上? 另外一些人,则强调“清朝的明史刻意贬低明朝”,因此清朝正史都不可信,只有明粉袁黑的野史可信,《窃明》这种小说可信。(搞笑)。本博对此的看法是,历 朝贬低前朝抬高自已,已经是国史惯例。清朝未必在明史里贬低明朝,抬高自已倒是会的。事实上,清这样的封建皇朝,强调“正统”。而清制本身,除增加了满人 特权外,几乎复制了明朝。贬低明朝,也就是贬低清朝自已。从现实政治利益的角度,清朝没有必要贬低明朝。相信,明朝作为否定宋朝宽容,强化专制集权的目 的,倒是有着充分的贬低宋朝的动机。最大的证据,就是宋朝的一对“忠奸”典型,主战主和“善恶绝对化”的道德塑造。岳飞和秦桧。本博在岳秦上,持岳是民族 英雄,秦桧,更加是历史有功之人的立场。清朝或者会贬低明朝,但一定比不上明朝贬低宋朝,也比不上今红朝之贬低民国,或今红朝之贬低清朝。说今朝仍是满人 当朝,又是明粉袁黑之流的搞笑。若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诚、爱戴、爱国、正人君子,今红朝之历史道德教科书里的自鸦片战争后的“满清汉奸卖国贼”,每一个 都比今天的脑残愤青强一百倍。他们成了今天教科书里的“汉奸卖国贼”,唯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生在清朝,今天需要拿他们作伐。就象袁黑们,需要拿袁崇焕 作伐,以证他们自已的崇高。 至于说到明朝有“资本主义的萌芽”,草包小人郭沫若这种谎言,居然还有人当真。他还说过罗马帝国是“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中国奴隶社会在战国就消失,硬 是用“马列历史观”,用人为的奴隶制度为分界线,让中国领先地中海社会800年。郭小人却忘记了,直到民国结束,中国还有卖身奴隶,而罗马,早就公元前 300年,就消除了债务奴隶。那是不是罗马比中国领先2400年呢?要说明朝有“资本主义萌芽”,那是轮不上它的。规模化的非农经济活动,唐汉就已经有 了。唐长安,高力士就经营了两家水磨坊,唐松江,规模上百人的纺织坊,丝坊,陶坊,铁工,都已经有所记载,那又算不算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呢?最有资格的,应 该是宋朝。明末为了筹辽饷,居然在白银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近百年的陶丝制品出口),也筹不齐500万两军银,以至朝庭破产,被后金取代。宋朝秦桧半壁 江山,却能恢复到年入亿贯,(相当于一亿两白银)。无论是经济的宽容度,富裕程度,规模经济,外贸规模,明朝都不能与宋朝相比。事实上,明朝实行的,是与 西班牙帝国非常类似的打击国内工商业,以避免形成可能危及中央封建集权的社会工商阶层的政策。这种政策,自明太祖起,就已经执行了三百年,最终在明朝形成 了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小自耕农社会,毛泽东理想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就是明朝!这样的朝代,会自然演变到资本主义?有人会说到张居正。张居正的整个新政是 什么?一条鞭法!是围绕着农业税收的,还是为了工商业发展的? 声称是“大汉族主义”的那些明粉垃圾,扬明抑清的同时,也同样贬低同是汉族的宋朝。这那里是扬汉,根本上就是扬专制,扬愤青。无视民众生命,任何时侯慷他 人性命之慨的无赖行径,他们称之为骨气。一已之私,置整个民族于危难的,称之为大义。袁黑明粉,同时也就是毛教徒,并非完全偶然。当“明朝如果不亡,就会 资本主义萌芽成大树”成了“绝对真理”时,袁黑也就理直气壮的问罪于古人,宏扬着他们自修自改的“传统文化”,复明旧制,以种种方式反对中国融入世界民主 的潮流。要全面肯定明朝,也就要让明朝专制的受害者,在道德上成为“阻碍明帝国统一地球”的罪人。这就是恶毒攻击汉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其树立为典型,这股 现实逆流的来由。袁黑之流,身上那里还有半点正气?袁黑丑剧自2000年后突然出现,其中一个原因,说不定,还与一个现代朱姓皇室的历史罪人当权,有着千 丝百缕的关系。 宋朝比明朝更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机会。明亡清兴,只不过是朱代表变成了满代表,谈不上进步,也算不上倒退,更说不上是胡汉联合侵略者中断了中国向资本主 义的演化。如果说蒙元灭宋中断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倒也还有几分相似。但也已经不尽然了,因为,自从王安石变法后,宋朝已经开始从一个宽容民粹的朝代,向明 清这类理教文官支持下的君主专制政权转变。反倒是,金朝入侵,金灭北宋,中断了宋朝直接转变成专制落后的明朝的过程。南宋理教开始盛行,正是为明朝的理教 文官集团君主制度在中国建立绝对统治,所作的思想准备。同样可以认为,蒙元灭宋,所中断的,是宋转变成明式专制皇朝的过程,而不是,中断了宋变成日不落帝 国的过程。 这里再次重申本博在以前博文中已经表达过的一种观念:象荷英美这样的成功故事,只是历史的偶然。从埃及开始,世界上多个农业专制帝国,达到了它地理上的极 限后,并不是以马克思假设的那样“不停进步,曲折地前进”。大多数情况下,是象埃及、印度、波斯、西藏、中国、日本、印加、俄国等等无数,在被荷英美现代 共和国思想“灼伤”以前,"TIME MEANS LITTLE",停滞不前,直至最后在自然灾害的压迫下从地球上消失,才是这些文明真正的自然发展途径。由此可见,宋朝亡于蒙古元朝,过程非常惨酷,但 是,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明朝亡于清朝,也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相反,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辛丑战争彻底摧毁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 希望,才是真正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外来事件。 王安石变法,笔者将它视为千年中国下降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相对应的前一个转折点,则是汉武帝的盐铁论国家专营。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在这两个异 曲同工这妙的“变法下”,生根发芽。到1990s,在一个朱姓皇室成员,仿照这两次变法,搞了第三次“强干弱枝”的改革,在标榜自已是世纪大清官的同时, 他的儿子,借由涉外金融垄断财团势力,成了中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他的“改革”,与民争利,把GOV的财政当成了中国的经济,当成了先进性的象征,而把 民众的损失,加罪于“市场化”,以便,对普通百姓作进一步的掠夺。 相对自王安石变法到辛丑战争整个中国步步强化专制统治的历史过程,最后被荷美英的文明优势击破迷梦。明朝一家一姓是如何被清朝另一家另一姓取代,实在是小 事一桩,黄仁宇、阎崇年、查良镛等赞美万历的养身之道,天启的木匠天才,崇祯从事网特盖世太保的职业天份,也就不见得是多么见不得人的好事,何必,怕它们 传之千古?明朝过分强化专制,君权至上。以至于死了两千年的孟子说了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朱狗皇帝,就要撤了孟子祭位。可以说,朱家众多狗 皇帝,腐败天才的临场发挥,是一点顾忌也没有的。或者,这就是“清朝皇帝的平均质量比明朝高得多”的原因吧?清朝皇室的自卑,没有那么意识到自已可以随意 杀人的刀剑,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更担心放手汉族文官集团分享皇权,会让爱新觉罗氏过早成为“外国君主”,这也是清朝皇帝比较勤政,后宫女人也比较少、 皇室开支远小于明朝的一个原因。 在宋朝清专制帝国发展史中,明末亡于清其中一个小浪花。并没有改变中国发展的历史大趋势。
“军事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经济的延伸”。《亡于内需不振!今天仍是明朝吗?》 ,介绍了经济线索上明亡清兴的灭亡路径。所用的,是目前大家都在经济危机中,以及简单易懂的现代基本经济原理作为逻辑依据,再结合由专业历史学家贡 德弗兰克、黄仁宇先生提供的历史诠释。不敢说所有的读者都认可笔者的结论,但是,相信大部分读者,从内心里都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听上去也许是真的”。实 际上,专业历史学家穷尽精力旁征博引,其目的,也无非是希望得到读者的这样一句话:“看上去是对的”。认同结论的专业朋友,自然会自已去找历史考证所需要 的原始资料,不认同的朋友,转身就走,就象我们多花十倍时间加上无数的索引,也是白搭。碰上“民主共和”就是“汉奸言论”的那些主,当他们算回事,就删了 它,当他们是垃圾,就留着他们的大论示众。本人从来没有打算说服所有人。
今天我们再进一步,从政治角度看明朝灭亡的原因。前文既然已经认定,经济原因是明亡的根本原因,那么,政治原因就将从属于经济内因。换句话说,政治原因不 会改变经济趋势,除非,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上导致明朝灭亡的因素。因此,探讨明亡原因,也就成为回答这样的问题,“政治因素,为什么没有能够改变经济上导致 明朝灭亡的根本内因发挥作用?”。所谓的民主啊,专制啊,意识形态,政策啊这些的东西,全都归属政治范筹。这样,我们可以在观察历史问题前,首先约定一个 辩证客观的评论标准。军事原因,无疑更次一个等级;其次是具体事件,再次是具体到个人,发此类推。到了袁崇焕这样的个人细节,除非是打游戏时这个猛人多少 分,那个猛人多少分,袁崇焕和崇祯、孙承宗,都是小得不不了的小事。
政治上的原因,我认为是自宋朝起,围绕着“以文制武”的,为皇权专制制度完善而服务的,围绕着理教道德标准意识形态组织的文官特权集团的形成,以及它对社 会产生的副作用。这个文官集团本身可以看作是对皇权掌握地区财政、掌握武装力量而设计、完善,换句话也可以说,为“统一服务”。统一,是指臣服于帝权的统 一。到今天为止,臣服于这样那样神授帝权N个代表的统一,仍然是中国社会对统一的唯一理解。以至于放之于世界,如果不反美,就等于“帮助美国统一中国于美 国帝权之下”,这不是汉奸是什么?愤青就是被这样的意识形态所操纵。参考:《天佑我中华》,《战国与秦灭六国并非今天适用的政治模式》,《为什么是罗马统一地中海》,《为什么雅典不能统一地中海》。
唐朝的政治结构,是皇帝直接掌握地区,和军事权力。此时,汉晋以降,能够分享皇权的同时,也对皇权在贵族间的共和起平衡作用的世家豪门,随着五胡十六国的 破坏,李唐武周对残存豪门力量的打击,退出了历史武台。皇朝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很大程度,取决于皇帝能直接掌握的最强大军事集团的效忠。当王忠嗣等人可以 控地万里而忠心耿耿,皇室对其也信赖有加时,唐朝仍然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统一。不过,这种统一,是不稳定的。当皇朝的维系,只在于某一两个强大的将领时,帝 权的疑虑总是难以消除。忠心的王忠嗣只是换得差得杀头的下场,不忠心的安禄山把唐朝不稳定的政治捣了个七零八落。史书面谱化的非黑即白的忠奸塑造,正义非 正义的喃呒,掩盖了唐政治结构维系于少数一两个人的一念之差的,所意味着的高度的不稳定。“小邑犹存万家室”,眨眼间成了“白骨千里无人烟”,告诉我们, 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并非只是红利,同样有着高昂的社会成本。这是中国历史教科书,没有告诉中国学子的地方。
宋朝尝试了在皇室与武装之间建立一个辅助皇室的文官集团作为缓冲。该集团,依靠庞大的财政负担,维系其对皇室的忠诚。代价是过于庞大的财政负担,与此同 时,这些代表着皇权的文官特权,总是不自觉地侵吞着民间经济的利益,并转嫁着本应由他们负担的社会经济责任。这种封建特权下的市场经济,造成了社会财产的 严重兼并,(土地只是财产形式之一),及小资产者自由民的大量破产。宋朝通过具有早期社会保障形式的募兵制,缓解特权文官集团的社会负面作用。这也是以文 官集团达成皇权专制的社会代价之一。两者共同的负担,既令宋朝财政上积贫积弱,同时也令两宋社会步步崩溃。相比之下,向辽金夏缴纳的岁币,尽管丢了天朝上 国的脸面,却是九牛一毛(税收的百分一左右),并且,总是以对宋朝产品的外贸采购重新回归宋朝。而科举制度,向社会寒族开了一个进入文官特权的窗口,其作 用,类似的精神安慰奖。充其量可以抚慰部分寒族上层,对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并无助益。科举,此前叫高考,今天叫公务员考试,起着同样的政治作用。高考于 中国,并不是一个教育概念,却是一个替代社会保障的抽奖式的政治工具。
王安石变法,可以看作是针对庞大而不可继续的文官集团社会负担的一次尝试,减少,或摆脱之。而其结果,则以“黄宗羲定律”而告知历史:任何尝试减轻财政负 担,减轻平民负担的改革,最终都以加大财政负担,加重平民负担的结果而告终。原因,就是因为官僚特权对经济的渗透不可抗拒。而文官集团本身,对于皇权以专 制方式控制地区、武装力量,又显得更加不可或缺。这个矛盾无法解决,也令到宋朝对外患始终只是节节抵抗,无法真正加以驱逐、终止。“政治统一”,即专制, 就是进步的中国历史意识形态,在此,读者应该再打一个问号。南宋末年兴起的理教,可以视为希望在意识形态上,令文官集团自动“廉洁奉公”,减少中央财政的 负担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到明朝,成为整个国家社会的立国道德标准。
朱元璋的制度,基本上可以看作就是600年前社会条件下,所实行的毛泽东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入侵中国的蒙古王朝所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消灭中国所有工商业 阶层,被朱元璋以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彻底实现。在洪武四大案中,以顺藤摸瓜的方式,全国14000多户的工商殷实人家,几乎被一网打尽。他们的财产被充 公,弥补明初的财政预算。表面上看是“减轻”了明朝庞大的政治军事预算对平民的负担,而实际上,则令明朝社会丧失了可以制约文官集团的社会力量。整个明朝 社会,变成了皇帝直属达村的一个社会主义大村庄。(参考黄仁宇著作)。明初与毛朝,是中国历史不多的两个只有金字塔底,和金字塔地基的社会,整个中间性经 济政治集团,包括它所包含的技术能力,彻底消失了。明朝不能讲技术,毛朝不能讲技术,除了领导人好恶原因,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中国社会一向有一句乌托邦式的口号,“不患穷而患不均”,在明朝与毛朝,得到了完美的实现。平均,非常平均!不是富裕的平均,是赤贫奴役的平均!不是让穷 人富起来的平均,是用政治权力剥夺富人财产的平均!相对的富人全玩完了,谁还有钱购买穷人的生产品?国家剥夺了富人的财产,没有以任何形式回馈为穷人的生 活保障,而是全部变成军队、官僚,史书上或胜或败的符号,穷人向那里出售自已的产品?明朝和毛朝,给历史留下的印象,就是赤贫!
一个社会,如果希望超越N个自耕农直接听命于朝廷(听上去有点古怪,可明朝就是这样建立的)的组织水平,中间性的技术阶层,总是必须的。无论工具是宋朝类 西方式的管理,还是明朝依靠理教道德的管理,或者红朝依靠毛泽东思想道德观的管理,现在读者大概可以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对“毛泽东思想”恋恋不舍。明朝既然 摧毁了整个工商阶层,所形成的真空,也就自然而然地由可以借助皇权威力的文官集团,以官商勾结的形式所填补。只不过,这一次,天秤严重向政治权力倾斜。并 且,以法律的形式,把文官集团以外的国民,降到了国家奴隶的地位:“以民告官,先打100大板,流配三千里”。
明成祖末年,自洪武朝剥夺富户财产搞国有化,所积累的资产,经多次战争和下西洋,已经消耗干净,社会经济频临崩溃(黄仁宇)。仁宣以放任文官集团经商的方 式,完成了文官集团以官商的形式取代整个自由工商阶层的历史过程。明政府,也就成为一个依靠理解道德意识形态,由皇室直接面对掌握着地方政治权力、财权的 文官官商集团,这样一个颇类现代的社会结构。与皇权对文官集团的利益争夺而形成的千奇百怪,贯穿整个明代社会,直到明朝灭亡。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明史晦明, 昏君不可理喻的行为,没完没了的党争,太监干政,直至袁杀毛文龙,袁黑,崇祯的刻薄寡恩,以至于最后文官集团坐视国家破产而一毛不拨,等等,实际上,都只 不过是明太祖经济政策的自然延伸。
帝权希望越过文官集团的控制,最早或者可以上溯到英宗亲征。而帝权与文官集团的利益斗争,太监显然是帝权的天然同盟。明清以降,对于太监干政的指责,都没 有面对一个事实:离开了皇帝,太监啥都不是。太监对政权的干涉,所代表的,必然就是帝权本身。英宗失败的亲征(土木保),武宗成功的亲征(打败蒙古小王 子),可以看作是明朝继任皇帝希望在军事上摆脱文官集团的尝试。那么,武宗爱玩打仗,还把自已封为自已手下最大的文官武将,也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因为, 那意味着可以在形式上,不经文官集团控制,而做任何军政决策。武宗正德皇帝之死,有点令人生疑。但是无论如何,正德皇帝落水一年后给“吓死了”,其亲信军 官集团被文官斩尽杀绝,宣告了皇帝亲近军队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文官集团本身,也是依靠着维系皇权正统而存在。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文官对于万历选那个儿子做太子,发此以死相谏。粉饰明朝党内民主的人,称之为可以骂皇 帝的高度民主。实事求事,相比说说毛上帝就要处死的毛朝,明朝有些时侯,也算得上“民主”,准确地说,是专制中的开明期。但如果碰上反悔,就是剐刑台上的 袁司令,外加郑曼部长。嘉靖与文官集团,是皆大欢喜的双双妥协。而万历让文官集团玩了一圈后,他采取的对抗方式,就是在政治上的“懒惰”,实际上是杯葛文 官集团,同时,在财政到军事上,形成自已的第二治国体系。以此推论,天启的爱玩木匠,也不见得真的是无知,是否有可能,天启是利用魏忠贤,以“太监干政” 的形式,打击万历以降的文官集团?毕竟,国家不能长期承受两套政治系统的负担。
东林党与阉党的明争暗斗,只不过是文官集团与帝权利益争夺的表面形象。那么,崇祯借阉党兴起的大狱,就是打击文官集团的继续,借袁崇焕事件削弱东林党,也 成了崇祯打击文官集团的步骤。文官集团明哲保身,当然,也不是对应崇祯强硬帝权的自然选择。以此理解,天启谓崇祯的“要重用魏忠贤”的深意,崇祯显然没有 真正理解,而魏忠贤本身,也不是一只好鸟。打击阉党对崇祯本人来说,是一个政治错误,因为,阉党本意,就是文官集团部分人士对帝权的屈服。要严办袁崇焕, 则令崇祯失去了驾御文官集团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崇祯拥有不受文官集团制约的军事力量的可能性。崇祯的政治幼稚,表现不懂得,控制文官集团,摆脱文官集团 的负面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益皇权在道德上的强势地位,在文官集团中建立自已的亲信团队。
以此看,正德、万历、天启,并不见得真的很昏庸,而崇祯,也不是真的很精明。明朝到崇祯朝,已经是病入膏肓,而能寄望者,只有能力不强的崇祯。退一步来 说,即使崇祯能力非常强,要挽救明朝,当彼天灾人祸,国家颓败,可能性也不算太大了。崇祯一个19岁小孩,也不能对他太过苛求。崇祯,失败了。
那么,再看政治制度上,后金把社会分割为牛录,以牛录采邑为单位直接对后金王室负责,达到了明朝所没有能够达到的“直接控制军队”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 由引而产生的社会成本。较小的牛录单位,也令同样没有技术性管理手段的后金,更能适应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的现实条件。在规模较小的后金以300牛录为单位的 社会组织,在组织层次上,就远远胜于明宋两朝臃肿低效的文官特权组织。可能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满清入关后,没有选择汉化,而是保留了他们的旗营牛录单位, 直到,全部成了另类垃圾的八旗子弟。
相比之下,尽管尽承明制,入关的满清条件却要胜于明朝诸帝。一方面,明朝汉族文官集团在战争中遭到重大打击,失去了对社会原来的掌握;战后,又受制于当权 的满族官僚;其次,满清皇室以少数族入主中原,战战兢兢,皇帝始终不敢把大权放于文官集团。这也是满清皇帝比较勤政的重要原因。无他,也是向文官集团斗争 争夺权力罢了。满清中的满汉两族,提供了较太监更为优良的忠于皇权的盟友(满),因此满清不必依赖太监。这样一来,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满清拒绝全面汉化, 反而有利于他们长期保留在中原的政治控制。不过,即使这样,危及明朝的白银流动性过剩,和文官集团对自由工商业的侵袭,同样危及以满清,只是程度没有那么 严重,而治疗措施也比较到位。后者,集中表现在康熙末年的夺位党争,和雍正新政上。
继前文《明朝亡于经济危机后的崩溃》, 那么,从政治角度看,满清的成功,继是唯一能够恢复生产,并把生产转换为军事实力的政治单位外。在政治上,也是唯一可以达成武装控制的同时,减少了文官集 团管理成本的政治集团。军事上的成败,仅仅提供了达成最后成功的多次尝试而已。明朝帝权与文官集团的争夺、内斗痕迹非常明显。以此为政治目的明朝诸帝,素 质未必真的如金庸所称,“低于清朝皇帝一个档次”。另一方面明朝本质上亡于专制制度的膨胀,当无歧义。